2022.4.27
一檔股票要滾雪球,漲百倍千倍,一定經歷過起起伏伏,甚至回檔一半。
所以分析師,經濟學家,公司內部人事,都不一定能抱得住股票,
真正能抱得住,只有信徒,信徒才能真正長期持有。
信徒有信仰的成分,癡傻的成分,也還要保有理性。
順風的時候,人人都以為自己是信徒,
只有逆風時,才能考驗誰是真正的信徒。

2024.2.22
我在2022年時強忍眼淚打這篇,現在又笑得合不攏嘴,人生不就是起起又落落,


2024.2.23 黃仁勳成為撼動世界的男人

2024/5/23



現在已經出到地平線5了,我買XBOX的時候是4。
剛開始也是庸庸碌碌的過平凡日子,日復一日,就這樣過了很久。
但有一天,我賣掉2百萬的抽獎跑車,忽然頓悟。
原來超越平凡的資產,不能用平凡的方式取得。
1.抽獎
在地平線裡要翻身,抽獎很重要,但一般人會想到是否對應現實生活中的樂透?
完全不是
要注意地平線裡的抽獎,大約每五次就有一個大獎金,
有時也會出現豪車,豪車相當於百萬遊戲幣。
但現實生活的樂透,機率相當於被雷打到,根本不能期望。
那這個抽獎到底對應地球人的什麼活動?
買雪球股或資產
美國的股票有個特徵,雪球股都是眾所皆知的公司,
特斯拉、星巴克、麥當勞、英偉達、蘋果…
這些公司招牌隨處看得見,產品隨處摸得到,股票也都是人氣網紅股。
買這些大型公司,放10年,機率就能跟地平線遊戲一樣,五支中一支。
如果出現新東西,像是比特幣,
初期買個1萬台幣小錢,中了就變1億,機率也比樂透還好。
樂透看似最像地平線抽獎,其實本質上最不像。
刷錢
遊戲裡賺本錢,或是增加抽獎機會,都要靠比賽,
但比賽極其不公,高速公路刷錢跟跑山路比較,只考慮賺錢不考慮樂趣的話,
能翻身的方法,就是高速公路自動駕駛。
對應地球人生活,一般工作是很難翻身的,
高收入+買資產,才能快速翻身,
如果是醫師、律師又懂得買資產,早早就能翻身。
一般人讀書沒這麼厲害,醫生不是人人能當,
那就要靠網路,網路是平凡人翻身的大機會,
賣產品、賣服務、賣智慧與經驗,網路最容易規模化。
網路也最容易自動化,就像自動駕駛刷錢一樣。
一般人賺多少花多少,永難翻身。
賺多一點,立刻拿去買資產,就能快點翻身。
如果帶著現在的經驗回到十年前,該如何安排?
比特幣
買1000顆比特幣,每年只能花10顆。
10年後的今天剩900顆。
為何不買1萬顆?
買1000顆已經是事後諸葛了,
新產品要有虧光的準備,冒險的金額是要可以承受的。
AAPL
每月一萬買AAPL,至今值773萬
NVDA
每月一萬買NVDA,至今四千萬
VOO
萬一平行宇宙不一樣,個股槓龜,VOO還是要投。
每月一萬買VOO,至今3百萬
TSLA
每月一萬買TSLA,至今約五千萬
房子
買房剛開始最傷的是頭款,但不買的話也是要花錢租。
上面AAPL+NVDA+VOO+TSLA總共一個月要四萬了,房貸月繳一定要押在一萬多。
最佳解就是買一間湖水岸2房的,暫時蹲一下。
無論如何,寧願用租的,也不能離阿嬤超過500公尺。
房子增值時,增轉貸出來投入VOO。
每月1萬5的房貸,10年增值500萬。
2021年用比特幣買一間陸府8千萬的。
車
先換福特的二手車,安全。
等到2017年賣一些比特幣換特斯拉Model X。
自由
2017年底把比特幣當中等值5000萬台幣的部分換成VOO,
低調辭職,改當旅遊作家。(做興趣的,不用管銷量)
對過去的人來說,我們就是未來人,可以指引未來。
2003年大學畢業,如果每月存5萬,一半投入AAPL,一半買SPY,現在就有2億了。
當然,如果每月存10萬,就是4億。
我當時薪水只有4萬,怎麼存都慢,節流之外,如何開源?
現在是2024年,元宇宙已經起步,nVidia成了市值第一的公司,
FaceBook+Instagam依然是社群王者,進入元宇宙的首站就是Meta。
元宇宙並沒有成為我們的第二人生,畢竟那只是虛擬世界,
但人們一天有3個小時在VR裡工作、學習、遊戲、聚會,這樣已經商機無限了。
VR設備越來越輕便於攜帶,所以一切的運算移到了雲端,
包含3D顯卡,都上了雲端,因此NVDA股價飛天,
TSM則緩步上升,畢竟製造業還是艱困,比不上NVDA的設計、冒險、進取。
路上一半是電動車,另一半是油電車,
汽油一公升50元,耗油的車變垃圾。
電動車幾乎都是特斯拉,因為其他車廠根本無法量產
特斯拉市值第2。
蘋果市值排名第3,他做電動車,但一樣無法量產,
而且精品電動車市場較小。
另一方面,VR取代了一部分滑手機和用電腦的時間,
手機和電腦市場受到排擠效應。
Level 3的車很貴,貴族已經可以放手駕駛。
沒有Level 2的車也變垃圾
Toyota依然強悍,但不再稱霸,油電車都還是他的天下。
台灣的發電加重了綠能,也更加不穩定,
但用電優先權都給了台積電,TSM不用擔心,
其他的耗能產業則無法生存,一個台灣容不下這麼多耗電產業。
過去幾年的戰爭加劇了通膨,新冷戰壁壘形成,
一般老百姓不再常常出國飛行,石油是奢侈品,電動飛機未成氣候,
因此在元宇宙裡偽出國,或是在國內鄰近地區旅行,成了平民老百姓的日常。
2025.1.14補充
3年過去了,元宇宙連個毛都沒有,已經沒人在談論元宇宙了。
NVDA市值逼近第一,但原因是AI。
META和NVDA都賺翻了,但原因都猜錯,META還生出 Threads 這個新平台。
TSLA套牢很久,但搭上回鍋總統川普,所以也漲翻了。
總之持續買進就對了,未來根本無法預料。
烏俄戰爭打了3年未止,但通膨已經舒緩,現在出國旅行比疫情前更暢旺,過年前機場塞爆。
汽車自動駕駛依舊停在LEVEL 2,尤其台灣更落後。
我的思路有所轉變,資金分2筆,其中1筆就放VOO,
另一筆集中火力,投入一生所愛,才能趁早自由。
查理蒙格是對的,集中火力,
巴菲特說一生5支股票就夠了,集中火力在一生5支股票。
這幾個月,我以為我煩惱的是選車,
其實本質上煩惱的是錢還不夠,錢夠多何必屈就。
我要累積更多的資產,我要Fat Fire
有時候,忽然 會有一種想法, 就是又想要玩玩以前那種短線程式交易,想玩玩人工智慧,但其實完全找不到任何的優點,都是缺點。平台穩定性要求很高,短線賺不到大錢, 整天緊張CC。
但是股票機器人,或者是人工智慧,難道沒有用武之地?
其實是用錯了方向,短線不管用任何方法都不容易賺錢,而長線 優質企業,用任何方法都容易 滾雪球賺錢,所以如果把這一些精力像是寫程式、建平台、做人工智慧,用在 尋找長線雪球股,或者是 計算如何分批布局, 不但可以完成興趣夢想,也不用緊張兮兮,還可以賺到大錢。
把投資所要追求的一切,濃縮成一個字,就是”穩”
穩定才能預期,才能成長、累積,才能安心
中午11點打的,一開始有點頭暈,下午就完全沒感覺了。
完全一點感覺都沒有,有點擔心是不是根本沒有打進去。
晚上開始關節微微痠痛,感覺缺乏元氣,泡澡會舒服一點,但泡完會更虛弱。
這種虛弱感像是中氣不足的感受,猜想免疫系統反應是消耗元氣的,
決定練練功,今天9點睡覺。
晚上11點開始發冷,大夏天要蓋棉被,半夜一點開始發熱踢被,到了兩點忍不住還是用了普拿疼,才舒服點可以睡一下子,整個晚上一直起來,沒有辦法睡,凌晨五點就起來吃早餐了,燒最高是38.3
不舒服的症狀有眼窩痛、關節痛、屁屁痛, 有舊傷的地方也痛、疲倦、虛弱
第二天早上學乖了,每四個小時就用普拿疼,整天一直睡,到傍晚就瞬間好了, 但打針的手臂像槍傷一樣痛。
打完有三天的時間食慾大增,冰箱都被吃空了